光伏跨界者的进与退:“三桶油”坚定“追光”,上市公司超300亿元项目终止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张汀雯
从“水牛奶之王”皇氏集团(002329.SZ)到军工龙头奥维通信(002231.SZ),再到互联网公司三五互联(300051.SZ,现证券简称为琏升科技),近几年来,光伏跨界“选手”层出不穷。
但相比前两年蜂拥涌入光伏赛道的盛况,去年以来,不少跨界者们选择终止或减少光伏板块的投资。随着今年光伏产业内卷不断加剧,行业调整的趋势更加明显。
与通过转让、减资等动作想要离开光伏“牌桌”的跨界者们不同,亦还有跨界者持续推进光伏布局。他们有的资金实力雄厚,面对新能源转型战略坚定不移;但也有的面对亏损仍在苦苦支撑。
光伏行业的繁荣与落寞并非永恒不变,市场的波动和变化才是行业发展的常态,跨界者们更需重新评估留在牌桌上的机遇与风险。
如何面对能源结构的变革与市场结构的更替,在潮水褪去时在光伏行业“站稳脚跟”,是跨界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注销、转让、减资的跨界者们
2023年下半年以来,不少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纷纷叫停了光伏投资项目,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涉及投资的项目金额合计超300亿元。今年一季度,大部分龙头光伏企业业绩转亏,行业开启新一轮的洗牌,又有跨界者离开“牌桌”。
海源复材(002529.SZ)曾经把跨界光伏视为扭转经营状况的“救命稻草”。
海源复材主业为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新型智能机械装备,2020年,其因此前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而“披星戴帽”,并在当年三季度开始布局和拓展光伏组件领域。海源复材首期375MW高效光伏组件实验线于2020年12月试生产,2021年正式投产。
上述组件实验线投产的这一年,海源复材因2020年经审计的归母净利润转正而被撤销了退市风险警示;其光伏业务的营收也增至2937.55万元,营收占比提高至11.57%。不过由于原材料价格大涨,主营组件的海源复材利润也受到挤压,当年光伏业务的毛利率为-15.75%。
但海源复材并没有因亏损而“打退堂鼓”,而是基于对N型技术的看好,再度出手同时布局光伏电池环节的两种技术路径,即TOPCon和HJT。
2022年12月,海源复材宣布投资10GW 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一期)和5GW HJT超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二期)。
积极开拓组件市场的海源复材在2022年尝到了“甜头”,其光伏组件业务营收达1.27亿元,同比大涨333.55%。到了2023年5月,为抢抓行业发展机遇,海源复材将原本二期拟建设的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提前,与一期项目同步建设。
然而,在光伏赛道一路斗志昂扬的海源复材,面对光伏行业的震荡,也迎来了相关业务营收的下降。2023年,海源复材光伏业务营收1.04亿元,同比下降约18.72%。
今年的海源复材更摆出了彻底要离开光伏“牌桌”的姿态。
3月19日,海源复材终止了以上两期投资项目,并以3800万元的价格将项目主体滁州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旭科技”);5月10日,海源复材董事会同意注销公司全资子公司扬州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州赛维”),后者业务为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与销售,系海源复材于2020年设立,注册资本3亿元。
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跌“劝退”的跨界者不仅仅是海源复材,还有原本主营业务为医药的向日葵(300111.SZ)。
2023年3月,向日葵宣布进军光伏TOPCon电池领域,拟设立项目公司建设年产10GW TOPCon电池的生产线,首期投资15亿元建设5GW TOPCon电池的生产线。其中,向日葵认缴出资2.70亿元,持股比例为54%。
时间过去不到一年,今年2月,向日葵便宣布终止此投资项目并注销项目公司,彼时,向日葵表示,主要原因系在项目筹建过程中,拟租赁厂房交付滞后导致项目不能按期实施,叠加光伏行业产业链主要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行。此举是出于降低投资风险及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的考量。
为了摆脱光伏产业链景气度的单一影响,向日葵又将目光投向金属基陶瓷材料行业。对于再次跨界投资相似领域,其表示,金属基陶瓷材料不仅可以应用于光伏设备,还能应用于医疗器械、石油天然气管道、军工等其他领域。假如由于某个应用领域的外部环境变化对销售产生不利影响,项目公司将通过拓展新领域客户等措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而国内较早专注于中高档油墨涂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乐通股份(002319.SZ),此前拟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跨界光伏,但最终却大幅减少了光伏项目的投资额,终止了重大资产重组的筹划。
2023年7月,乐通股份披露了与浙江安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的《产业投资合作框架协议》,拟通过自有及自筹资金在安吉经开区与其他合作方共同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即项目公司),建设高效异质结电池和组件智能制造项目。
协议显示,项目公司注册资本为2.50亿元,乐通股份出资额为注册资本的40%即不低于1亿元,因初始投资金额超过其最近一期期末净资产的50%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然而,签订协议后仅一个月,乐通股份便调低了出资额,并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乐通股份将其出资拟持有项目公司的股权比例从不低于40%下调至5%,以项目公司2.5亿元注册资本计算,其对外投资金额大幅降至1250万元。
到了今年1月,该项目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还从2.50亿元减至1亿元,各股东同比例减资,股权结构保持不变。对于项目实质进展,5月9日,乐通股份表示,截至目前,公司持有大晟新能源12.50%股权,相关新能源项目正在有序积极推进中。
对于近几年跨界光伏的上市公司,在经历光伏行业周期性下跌之际,有的选择退出,有的选择减少押注筹码,但也有的面对亏损仍继续坚持。
作为中国首家基于“云计算”的企业信息化服务类创业板上市公司,琏升科技于2023年开始布局光伏产业,直指第三代异质结电池的生产研发。目前已在眉山丹棱和江苏南通规划了2个生产基地,合计规划产能20GW。
但2023年,琏升科技光伏板块产能、产量和销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电池生产线在完成产能爬坡后基本达到1.20GW的年产能,而同年电池片产量为195.58MW,销量99.10MW。今年一季度,琏升科技又遇到了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一季度实际生产电池片产品94.22MW,产能利用率为31.41%。
琏升科技对此表示,一季度为光伏行业传统淡季,产品价格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光伏行业整体开工率较低。公司结合光伏行业市场动态变化情况和现有订单情况,调整了排产计划。在连亏6年之后,今年一季度,琏升科技继续录得亏损,归母净利润为-2848.77万元。
即便如此,琏升科技对未来依旧乐观,坚信随着电池框架合同、订单的逐步释放,产能利用率将逐步回升,市场需求也会随着更多异质结单独标段独立招标而逐步释放。
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告诉时代财经,目前光伏行业仍在发展中,但增速有所放缓,行业集中度较高,且头部企业规模优势明显。对于跨界者,生存空间可能会受到挤压,特别是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与行业龙头企业相比存在比较大差距的企业。
坚定“追光”的传统能源国央企
和琏升科技一样对光伏行业持乐观态度的跨界者,还有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为主导的国央企,他们资金实力雄厚,面对新能源转型战略坚定不移,逐渐成为光伏行业的中坚力量。
不同于晋能控股集团、淮南矿业集团及平煤神马集团等众多煤炭企业早已在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布局,“三桶油”等石油石化企业在“双碳”目标提出后新晋成为了坚定的“追光者”。
中国石油(601857.SH)在2021年提出加快光伏站、充换电站、加氢站(综合能源服务站)等新能源站点布局,此后一直在持续完善光伏站等终端网络建设。
2023年,中国石油收购普天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开展加氢站、充换电站、光伏站等布局。这一年,中国石油积极推动新疆、青海、吉林、黑龙江等地区新能源项目落地,如在塔里木油田建成110万千瓦光伏电站;其风电光伏发电量达22亿千瓦时,新增风光发电装机规模370万千瓦。
2024年,中国石油预计销售分部的资本性支出为70.00亿元,主要用于国内油气氢电非综合能源站建设、充换电站建设,优化终端网络布局等。
中国石化(600028.SH)于2022年入股常州百佳年代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高端光伏胶膜材料,并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建设。
2022年9月,中国石化在广西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并网,装机容量达19.45兆瓦;2023年,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利用北海油库闲置土地建设的12.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用,年发电量可达到1400万千瓦时。
今年4月,中国石化首个水上光伏发电项目——应急水池5.48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每年可向电网输送清洁能源电力680多万千瓦时;截至7月1日,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已累计建成66座光伏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0兆瓦,生产绿电4600多万千瓦时。
中国海油(600938.SH)的光伏业务也频繁传来积极进展。陆上光伏方面,2023年,其全面启动油气终端10个光伏建设项目,截至年底已累计投运7个项目,终端光伏覆盖率达到70%;其甘南合作市“牧光互补”项目也成功并网发电,截至2023年底生产绿电超1100万千瓦时。海上光伏方面,2024年中国海油首个海上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投用,每年可提供近9万千瓦时的“绿电”。
除传统能源企业,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集团也正在光伏领域开拓疆土。
2022年三一集团进军光伏行业,成立了三一硅能,仅用9个月就成功打通从单晶到电池以及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2023年5月,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上,三一硅能首次展示了其超620W TOPCon组件,并与乌兹别克斯坦、马来西亚、缅甸签订了2.60GW的海外意向订单,合计斩获国内外订单达11.70GW。
三一集团表示,未来三一硅能将专注于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的光伏领域全流程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在产业高能耗的制造过程中,积极探索、寻找绿色能源解决方案,为清洁能源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让传统能源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国家政策鼓励传统能源企业向清洁能源转型,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传统的能源企业提供了一个转型的途径。”方文正表示,传统能源国企一般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研发能力,通过在光伏产业链的布局,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推动光伏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总的来看传统能源国企在光伏板块的持续深入是一个比较积极向好的信号。
(实习生刘艳莎亦对本文有贡献)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