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连续8年夺得销冠,如今却靠卖房求生:昔日“空调一哥”,败于多元化跨界

时也、势也、命也。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

“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周末在家一趴,日子快乐无边”。

近期,全国多地进入“炙烤模式”,局部地区可达40℃以上。持续的高温轰炸下,作为“保命神器”的空调,毫无悬念又卖爆了。

据奥维云网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20周(5月13日~19日),空调产品销量环比增长218.42%,销售额环比增长237.47%;另据苏宁易购发布的统计情况,7月19日以来,空调品类线下门店销售同比增长达到121%,销售火爆。

如今,说起空调品牌,大家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三巨头”:格力美的海尔。但事实上,早在八、九十年代,还有一个独占了半壁江山的空调品牌——春兰空调,虽然这个名字已经走向边缘化,但曾经却是如雷贯耳般的存在。

时间回到1994年,那时的美的还未做到“一晚低至一度电”,格力也没有“掌握核心科技”,作为一代“空调霸主”,春兰在空调尚未普及的年代,就创造了销售额53亿,净利润6亿的奇迹。

巅峰时期,春兰不仅连续8年蝉联销冠,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40%,当时市场上每卖出三台空调,就有一台是春兰牌的,足见其受欢迎程度。

然而,时移世易,眼看后浪们相继崛起,春兰这个前浪却被拍倒在了沙滩上。2003年以后,春兰先是利润大幅下滑,紧接着是营业收入断崖式下跌,最终导致2005~2007年净利润连亏3年,于2008年5月被暂停上市,累计亏损超过4亿元。

兵败如山倒,据2023年年报显示,春兰空调2023年的销售量仅有2.2万台,空调业务营收仅有0.38亿元,同比下降34.84%,仅有格力的1/4000。因为销量过低,春兰空调早已被挤出主流市场,只能靠卖房续命。

明明拿着一手王炸,却将整副好牌打得稀烂。从神坛跌落泥潭,春兰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昔日龙头,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01

临危受命力挽狂澜

春兰空调起死回生

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真相是,为空调行业打响第一炮的,不是格力美的,而是来自江苏泰州的企业——春兰。

春兰空调的前身是泰州冷气设备厂,1985年,由于经营理念落后,生产设备条件破旧等原因,泰州冷气设备厂濒临破产,成了个无人愿意碰的“烫手山芋”。

生死存亡之际,陶建幸临危受命,挑起了厂长的重担。陶建幸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在泰州机械局做技术员,之后因为能力过人晋升为技术科长,“雷厉风行”是陶建幸的做事风格。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陶建幸上任之初,便力排众议,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陶建幸烧起的第一把火是精兵减将,将很多无用臃肿的部门裁掉;第二把火则是烧在技术上,陶建幸果断砍掉了当时公司自主生产的40余种质量不过关的产品。

第三把火,则是将全厂所有的人力物力全部投入到做一件事情上——“制造冷气”。这并非一拍脑门的想法,相反,陶建幸在着手计划前,已经做了充分的调研。

当时,市场上的空调容量基本都是在2000-3000卡,使用体验很难满足人们的新需求,这让陶建幸敏锐地捕捉到了转机,陶建幸决定集中开发研制7000卡以上的柜式空调。1987年,经过艰难的攻坚战,产品终于得以推向市场,不到一年时间,春兰的7000大卡空调,就垄断了国内市场,春兰因此名声大噪,扭亏为盈。

1989年,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春兰制冷成立后,在陶建幸的带领下,迅速组建了国内一流的全性能空调生产线,专门生产以“春兰”牌为注册商标的系列空调产品,年产辆近10万台,产销量、利税均跃居全国空调业之首。

好势头还在持续。1990年,春兰兼并4家企业,总产值从几百万元猛升至1.2亿元,产能大增;到1994年,春兰的年产量已经突破100万台,实现销售额53亿元,市场占有率高达40%,远远超过仅有6亿元年销售额的格力,时任格力董事长的朱洪江公开表示:“作为春兰的粉丝,格力一直在模仿春兰。”

在这个时期,春兰员工的收入是一般市民的好几倍,大家伙都以穿上春兰的制服为豪;春兰的经销商同样“躺赚”,供不应求不愁销路,卖一台就能赚取近千元。

趁热打铁,春兰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此后,随着市场的繁荣和公司的发展,春兰的股价一路上扬,最高一度攀升到每股64.3万元。

从1990年到1997年的八年时间里,春兰空调一直蝉联国内空调行业的销售量首位,可谓傲视群雄。期间,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春兰研发出国内首台一拖多变频空调、全球首台静音空调,率先实现“平均6万小时运行无故障”,因为卓越的表现和实力,春兰被国家统计局冠以“空调之王”的称号,风光无限。

就在业内外都认为春兰会进一步扩建工厂,深耕空调领域的时候,陶建幸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决定。

正是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春兰日后的命运。

02

又造摩托又产卡车

放弃空调改多元化

“转型”这件事,在陶建幸心里酝酿已久。

一次从日本考察回来后,陶建幸陷入了对空调业前景的担忧。在对日本的夏利、东芝、三洋、松下四家家电生产厂家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详细了解后,陶建幸发现,除了一家还在生产外,其他三家都已不再生产空调。

基于这样的背景,在内部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陶建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内的空调市场已经饱和,利润也越来越少,已经是个夕阳产业,反观摩托车、汽车等产业才是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所以春兰应该将重心,放到摩托车和汽车等行业上。

虽然意见并不统一,但春兰还是斥资20亿,一头杀入了与空调毫不相关的摩托车领域。1994年底,春兰集团新建了年产100万台摩托车的生产线,为了避开正面交锋,春兰提出“让开大道,占领两厢”的战略,主做高档摩托车市场。

1996年,“春兰虎”、“春兰豹”两款产品问世,每款车型售价高达5000元,掀起舆论热议。虽是半路出家,但春兰在造摩托上毫不含糊,无论是硬件设计,还是技术层面,反应都非常不错。

第二年,春兰摩托的销量就达到6万台,收入接近10亿;1999年销量达到9万台;2000年销售则达到10万台。

尝到胜利的甜头后,春兰在多元化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陶建幸计划携百亿巨资启动轿车项目,但由于准许证迟迟无法下来,最终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卡车市场。

不得不说,陶建幸深谙“出其不意”的打法精髓。那时国内货运以中卡为主,市场份额基本被“解放”、“东风”两家老牌国企占据,但中卡里面的大吨位、重卡里面的低吨位(5~15吨)则是市场空白,春兰决定就从这里切入。

1997年10月,春兰以7.2亿元收购南京东风汽车制造厂,组建了南京春兰汽车公司,又高调投入6亿多元用于生产线改造和产品研发。

2001年,春兰卡车正式推出市场,春兰的卡车因为外形新颖,驾驶室豪华舒适而广受好评,尤其是标配冷暖空调,在卡车司机之间很受欢迎,春兰卡车的人气和口碑节节攀升。

接二连三的成功,让春兰的“野心”不断膨胀,步子迈的越来越大。春兰先后与韩国LG合资生产电冰箱,将产品线延伸到洗衣机、电视、微波炉等;还投身于电视大战,涉及新能源,开发高能动力镍氢电池;就连电脑制造、芯片等领域也有进军。

2000年,志得意满的陶建幸前往美国通用电气总部学习。陶建幸向通用电气掌门人杰克·韦尔奇描绘了春兰多元化、全球化的美好愿景,却不想对方态度凝重地告诉他:“多元化不取决于你的资产和年龄,而取决于你的能力能不能做这个产业。”

很不幸,韦尔奇一语成谶。

03

市场变天连连败退

春兰空调终尝苦果

2000年开始,面对快速迭代的液晶显示器项目,春兰显示器首先遭遇了滑铁卢,损失了6亿多美金,而这场打击仅仅只是开始。

还没缓过神来,2001年,中国多个大城市对摩托车实行限牌,春兰摩托的销量开始肉眼可见的下滑,以至于销量萎缩陷入停产。2005年,难以为继的春兰摩托业务,被以约55万元的价格转让了出去。

祸不单行,2004年,卡车行业风云突变,卡车重型化成为大势所趋,这使得春兰的中小型卡车,瞬间失去了生存优势。加上春兰在卡车制造方面没有自主科技,严重依赖采购,几经挣扎之下,春兰卡车卖给徐工科技,造车梦彻底破灭。

厄运仿佛缠上了春兰。和主业相近的洗衣机业务一直没有大的起色,反响平平;至于和LG合作的电冰箱业务,长期以来,LG的销量要远远高于春兰,久而久之,这块业务变得食之无味,最后也干脆全卖给了LG。

雪上加霜的是,因为精力太过分散,春兰空调的霸主地主不复存在,格力在董明珠的带领下实现反超,跃居第一,美的海尔、奥克斯也在迅速跟进。

2003年,春兰空调市场占有率仅剩3%,从行业第一垂直落体跌到第八;2007年,春兰销量只有55万台,比起巅峰时期,已经不是腰斩,至少斩到膝盖,甚至不及曾经小弟格力销量的十分之一。

2005年~2007年,春兰连续三年亏损,股票被迫停牌。为了扭转困境,陶建幸不得不四处游走,然而投资者要么对陶建幸避而不见,要么婉言拒绝,所有投资者都明白,春兰空调已经是昨日黄花。

2009年,眼见投资无望的陶建幸,为了保住春兰,只好用6.56亿元的应收账款和旗下3间子公司的股权,置换了母公司春兰集团所拥有的泰州电厂10%的股权、泰州星威房地产公司60%的股权以及15.55万平方米的土地,才让春兰重新恢复上市。

但经历重组后的春兰,不再以家电业务为主,房地产成为春兰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春兰的地产业务蜗居在泰州,项目少、开发进度慢,“卖房”前景并不乐观。

当年的空调巨头,沦落到这般地步,根本原因在于,春兰错误判断了空调市场的巨大潜力。空调作为中国电器第一大品类,最大的特点是,一个家里至少每个房间都要有一台,这使得空调市场发展相对平稳,空调市场一直到2010年前后,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台期。

“悲观”的心态,导致春兰在拓展多元化产品时,渐渐失去了对主营业务的坚持和投入,活生生错失了空调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最终覆水难收。

时也、势也、命也,春兰空调自以为捡了芝麻,却丢了最重要的西瓜,但世上并没有后悔药可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IC实验室《春兰空调覆灭史》

2.极客财经社《“中国空调教父”花100亿买来的教训,格力董明珠却在重蹈覆辙?》

3.毒sir财经《连续8年销冠,年收入56亿,如今靠卖房续命,“空调一哥”凉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