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帅亮相,绿城今年要冲刺1600亿元销售额|直击业绩会
3月31日,绿城中国(下称“绿城”)召开线上业绩说明会,这也是新帅刘成云的首次亮相。
业绩会召开前夕,绿城突发换帅,张亚东因工作安排辞任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继任者来自大股东中交集团,其长期任职于中交体系,2023年6月至今任中交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在成立三十周年之际换帅释放出信号,绿城已经步入新阶段。
刘成云在会上直言,进入存量时代,绿城会保持定力,坚守市场化机制,“在新的阶段,中交集团对绿城的支持也会越来越强。在中交集团的支持下,在股东的全力协同下,在全体绿城人的努力下,绿城有能力从容应对市场变化”。
冲刺1600亿销售额
过去一年,绿城自投项目实现销售额约1718亿元,其中79%、1359亿元位于一二线城市,在克而瑞榜单上排名第六,对应销售面积约591万平方米;代建项目销售金额约1050亿元,销售面积约818万平方米。
整体来看,2024年绿城总合同销售额2768亿元,位列行业第三,回款率为104%。副总裁李骏在会上称,2024年绿城按标准重难点去化实现了422亿元,这个重难点包括住宅长库存、车位、储藏室、商业专项,平均专项指标完成率113%,超额完成了48亿元。
2025年,绿城仍会将去库存作为重点工作,并主动性地调结构来提质增效。且今年绿城针对去化的各项工作推进得更早,重难点库存房源的认定范围也有所扩大,将现房未达长库存的房源和新拓商办类货值一并纳入,并设定KPI指标。
按李骏所言,今年绿城的销售主要分两大板块,自投板块根据存量项目的可售货值和新拓项目进行初步铺排。存量项目中,截至2024年底的未售货值大约有2800亿元,其中2025年可售货值约2000亿元,预计可完成1250亿元左右,转化率达到42%至45%之间。
“这个存量项目因为包括了方方面面的这些库存和未开发的土地在内,综合存量能够达到40%以上,我们全力冲刺。”李骏强调道。
新拓项目则视2025年前三季度拿地计划的铺排而定,预计转化率可超过300亿元。因此,预计绿城合共自投项目销售额有望冲击1600亿元。
但相比2024年,绿城销售额还是会有所下降,李骏表示,会争取控制在10%以内,“另外我要特别强调一点,我们在权益销售额的降幅上还会更少一些,因为我们的权益还在逐步提升,代建板块预计全年还是维持在1000亿左右,和2024年基本持平”。
利润依旧承压
销售端的稳定为绿城的业绩提供了保障。
2024年,绿城实现营收1585.46亿元,同比增长20.7%;归母净利润为15.9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1.18亿元下滑近49%。
净利润腰斩的原因之一是减值计提的增加。报告期内,绿城若干资产的减值及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由上年的20.35亿元增至49.17亿元,这之中包括了39.25亿元的存货减值、9.5亿元的往来款减值等。
对于今年的利润水平,执行总裁耿忠强透露称,虽然近几年的新增投资平均净利率都接近双位数,并且基本上都实现了兑现,但还是有一定量的存货不断在结转,因此受整体市场环境、收入结转结构,以及重难点库存去化的影响,今年利润指标仍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债务方面,2025年,绿城境内公开市场债务全年到期规模为126亿元,截至3月底,已经归还了41亿元,剩余未到期的还有85亿元。至于境外部分,2025年到期规模为7.68亿美元,截至3月底已归还0.27亿美元。另外,通过要约回购4.5亿美元,目前为止剩余部分未到期金额为2.9亿美元。
耿忠强强调,绿城目前境内外的融资渠道都非常畅通,公司境内债的归还已经安排了详细计划,当前正在到期借新还旧的方式进行新债发行,境外债也将结合市场情况和成本发行。
今年2月,绿城重启中资地产美元债融资渠道,成功发行了一笔规模5亿美元的三年期优先票据,是自2023年2月以来首笔中资地产板块美元债。
耿忠强称,这笔美元债中有3.5亿美元的发行利率为8.45%,另外1.5亿美元属于增发,他说美元债的发行利率确实比境内高,不过其也表示,“公司目前已经启动了外汇掉期交易,通过这个产品能够有效降低该笔债券的一个实际利率水平,预计能够降低两个点左右。”
截至2024年末,绿城拥有银行存款及现金(包括抵押银行存款)总额约730亿元;现金短债比为2.3倍;总借贷加权平均利息成本为3.9%,较2023年的4.3%下降40个基点;净资产负债率为56.6%,较2023年末的63.8%下降7.2个百分点。
一季度已投资500亿
资金安全线内,绿城去年新增了42个项目,总建面418万平方米,权益投资额484亿元,权益比提升至79%,平均楼面价14383元/平方米,新增货值1088亿元。
这些新拓项目中,已有27个实现年内首开,占新增土储数量的64%,年内实现销售转化约325亿元。截至2024年末,绿城总土储货值4496亿元,其中76%、对应3424亿元来自一二线城市。
行政总裁郭佳峰在会上评价去年的拿地节奏,“总体质量较好,但节奏上不如人意”。他说,去年三四月时,绿城很想拿地,当时内部投资会议希望能做到“一年两熟”,早投早回,但去年上半年土地市场不尽如人意,地块供应不足,因此公司很理性,上半年总体货值获取较低。
今年土地市场回暖明显,尤其是上海、杭州、成都等市场的核心区域,优质地块竞争异常激烈。郭佳峰坦言,公司判断局部可能会出现一些过热现象,“我们估计可能这些大的国央企投资并非纯市场行为”。
接下来的投资中,绿城会避开国央企激烈竞争的地块,积极寻找一些结构性的小众投资机会,他重申“没有好城市,只有好项目”的投资策略,强调绿城在摘地方面始终坚持“理性决策,寻求多方”的行动方针。
据其预计,2025年,绿城拿地货值会与2024年相当,但若机会好会超过去年。郭佳峰说,今年公司在投资策略、打法上会更加系统、成熟,3月份又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如果做得好,我还是有想去往更高的目标去追求的”。
他说,今年一季度,包括苏州、杭州市场的土地供应很好,因此到3月底,绿城已经完成了500亿元出头的投资额(权益投资额约250亿元),“相当于去年的一半了”。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
- 热股榜
-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