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创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保险欺诈再出新花样:刷单骗取推广费,惊现保险“内鬼”!

图片
反保险欺诈力度越大,保险欺诈越猖狂?
正当反保险欺诈在全国保险行业纵深推进时,不时有保险欺诈行为被曝光。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长宁分局江苏路派出所接到辖区内保险公司的报案,称近期公司部分保单异常,怀疑有人从中牟利。最终调查发现,经营所谓“薅羊毛”福利群的群主,利用下单信息收集群成员个人信息后贩卖,恰好一个保险公司内部推广经理借职务之便,与该“群主”达成协议,骗取保险推广费。短短数月间,两人非法获利80余万元。
借用刷单骗取保险公司推广费,成为保险欺诈的另一种形式,也成为客户个人信息泄露的重大隐患。
目前保险市场上的惯用做法是,保险公司为了提高保险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销售量,会划拨一部分推广费,谁曾想,这也成为不法分子锁定的目标。

保险诈骗再出新招

推广费被“看上”

从这次案件看,主要还是保险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勾结,完成了诈骗行为。

具体来看,一保险公司为推广业务,特推出了一款“新用户仅需0.01元可保险7天”的保险产品。但在近期,保险公司发现了大量异常保单,且多为凌晨大量投保,投保地区为偏远地区,客户投保IP地址和支付账号高度集中,手机号大量重复,于是工作人员怀疑有不法分子借机牟利并报警。随后,民警对其进行调查,果然发现不少“猫腻”。
据悉,该保险公司通过正常招标与一家广告公司达成推广合作,推广结算价格为每笔有效保单1.5元至2.5元,但该广告公司将一部分推广业务转包给了另一家科技公司。通过调查发现,该科技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姜某,还是该保险公司的推广经理。
姜某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管某,让其帮忙刷单,而作为日常经营大量所谓的“薅羊毛”福利群的管某,通过让群内人员发送个人身份信息来获取“新用户福利”等进行返利,这一操作也让管某掌握了大量个人身份信息。
在接到姜某的“刷单需求”后,管某便利用收集到的他人信息进行虚假投保,随着投保人数的增加,两人也成功骗取了保险公司的推广费。公开信息显示,短短数月时间内,两人就非法获利80余万元。
目前,管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已被长宁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姜某则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被移交至外省相关公司属地警方。
这一案例的发生也让行业为之一惊,根据以往的保险诈骗案例,多数不法分子看中的是高额的保险理赔金,谁曾想,保险公司的推广费也被不法分子盯上,让保险公司防不胜防。

险企“内鬼”频出

佣金、激励费用等成诱因

剖析这起诈骗案的背后,保险公司“内鬼”的存在,是促成诈骗案的关键。

其实,从过往多起保险诈骗案来看,很多都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员的参与。近期,央视新闻就报道了两起保险诈骗案,其中一起就有保险公司地方分公司销售部主任的参与,而且,这一案例还揭开了这家寿险公司“双佣金”的内幕。
具体来看,某寿险公司地方分公司发现近期新增的投保人出现了集体退保,这批退保订单也恰恰都是通过公司销售部主任付某招募的一批业务员签订的,而且保单的成交时间也很集中。
通过调查后发现,付某下属管理着多个销售团队与业务员,在工作中他发现,公司为了鼓励业务员积极拓展业务,增加客户投保数量,对新进业务员采取“双佣制度”,业务员不仅能拿到基础佣金,完成保单后还有高额提成和补贴。此外,推荐新人入职有推荐奖,小组长还有管理津贴。
看到这么一块“肥肉”,付某萌生招募大量新进员工,利用他们的身份签署虚假保单,获得高额佣金的想法。于是,他联合公司总监李某从社会上招揽了一些人员到公司入职,这些人则是自己的亲朋好友等。经过一系列暗箱操作,该团伙虚构保单1900余件,涉案金额达1200余万元,造成这家寿险公司直接损失340万元。
除此之外,此前还有多起“内外勾结”造成保险诈骗成功的案例。例如,日前徐州铜山法院审结的一起保险诈骗案件中,张某是某保险公司的老职员,从事保险业20年,对投保、审核、理赔等流程了如指掌。一次偶然机会,他发现由于数据信息资源不能及时共享,一个投保人可以在多家保险公司重复投保住院津贴,因而一次保险事故可以获得不同保险公司的多次理赔。
看到利益点后,张某就先后诱导、介绍亲戚、朋友等20余人一次性购买了10余家保险公司的意外伤害保险,然后造成受伤住院假象。据悉,张某伙同他人共骗取保险公司住院津贴等费用合计220余万元。期间,张某还获取违法所得20余万元。

另有某寿险公司一支公司个险代理人,利用代理人身份,谎称保险公司为回馈老客户,特推出高息存款项目,先后从5人手中骗取122.2万元用于还债,最终被终身禁业。

都说“日防夜防,家贼最难防”,保险公司“内鬼”也成为保险诈骗中最常出现的角色。

“反击战”拉开

严打行动仍在路上

近年来,保险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人们对保险的认识也逐渐加深,购买保险来规避风险,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但同时,保险欺诈事件也层出不穷。据国际保险监管者协会测算,全球每年约有20%—30%的保险理赔涉嫌欺诈,另有国内相关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车险领域的欺诈渗透率约为20%。

保险欺诈事件频发,保险公司深受其害。为了打击违法犯罪,整治保险诈骗灰黑产,保险业反保险欺诈正在形成“监管引领、机构为主、行业联防、各方协同”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

在监管层面,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起草《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4月26日,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会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稽查局联合召开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动员部署会,决定自2024年4月底至11月底,开展为期7个月的保险诈骗犯罪专项打击。

行业协会层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关于保险行业积极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的倡议书》(简称《倡议书》),表示保险诈骗行为必须予以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2024年4月14日

周评 | 保险反欺诈,整顿金融“灰黑产”挥出第二拳!

2024年6月6日

保险欺诈“花样”频出,合力反欺诈寻求突围之路!

2024年6月22日

告全体保险同胞书:保险欺诈很猖獗,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机构层面,多家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到保险反欺诈活动中,如平安人寿山西分公司集中组织内外勤学习反保险欺诈相关课程并进行通关测试;制作海报、折页等宣传物料,放置营业区、客服门店等醒目位置等;中华人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

不过,面对保险诈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征求意见稿》指出,保险机构应合理确定各项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的欺诈风险控制点,明确欺诈风险管理相关事项的审核部门和审批权限,执行标准统一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将欺诈风险管控覆盖到各关键业务单元,强化承保端和理赔端风险信息核验,提升理赔质效。

同时,《征求意见稿》强调,保险机构应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健全人员选任和在岗履职检查机制,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开展从业人员异常行为排查,严防内部人员欺诈。保险机构应审慎选择保险中介业务合作对象或与业务相关的外包服务商,加强反欺诈监督。

从源头切断诈骗之根,或许才能堵截更多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ID:yzcjapp),或者点击这里下载云掌财经APP

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为投资依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点击查看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热股榜
代码/名称 现价 涨跌幅
加载中...
加载中 ...
加载中...

二维码已过期

点击刷新

扫码成功

请在手机上确认登录

云掌财经

使用云掌财经APP扫码登录

在“我的”界面右上角点击扫一扫登录

  • 验证码登录
  • 密码登录

注册/登录 即代表同意《云掌财经网站服务使用协议》

找回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请登录(3s)

用户反馈

0/200

云掌财经APP下载

此为会员内容,加入后方可查看,请下载云掌财经APP进行加入

此为会员内容,请下载云掌财经APP加入圈子

云掌财经
扫码下载

更多功能与福利尽在APP端:

  • 精选会员内容实时推送
  • 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解惑
  • 达人一对一互动交流
关闭
/